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论文重合率自检
联系我们
下载中心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中国科技核心收录证明(2023版)
合成化学写作规范2023
中图分类表
友刊展示
快速检索
当期目录
合成化学
2024年 第32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目录
研究论文
快递论文
研究简报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点击排行
下载排行
合成化学 2024年 32卷 09期 刊出日期:2024-09-20
目录
32(9)目录
2024, 32(09): 0-0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37 KB) (
6
)
+
-
摘要
研究论文
3-羟基色酮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黄敏, 李文哲, 李敏, 张晓梅
2024, 32(09): 769-778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134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4244 KB) (
32
)
+
-
摘要
3-羟基色酮骨架存在于大量天然产物中,其衍生物多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潜在的药用价值,但目前对3-羟基色酮的不对称手性催化反应研究较少,为丰富3-羟基色酮的研究多样性,通过控制变量法对手性金鸡纳碱类催化剂、溶剂、温度、投料比、底物浓度和催化剂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以1a和2a的反应为例,0.10 mmol的1a与0.12 mmol的2a在Cat* 5(10% mol)的催化下,在1.0 mL的MTBE中于0 ℃下反应24~48 h。对底物进行普适性研究,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71%~99% yield)和较好的对映选择性(56%~89% ee)获得了2-芳基3-羟基色酮衍生物。将对映选择性最高的产物3al(99% yield, 89% ee)进行30倍放大反应 ,能够以99%收率和76% ee获得目标产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PLC以及HR-MS(ESI)确证。
前列腺素D2受体拮抗剂关键中间体的工艺改进
李延顺, 孙仕芹, 矫鲁振, 王世潇, 曹国锐
2024, 32(09): 779-786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149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957 KB) (
2
)
+
-
摘要
前列腺素D2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的潜在药物,其关键中间体合成方法尚不成熟。以N-乙酸叔丁酯吲哚和环状苯并磺酰醛亚胺为底物,自制的新型螺环噁唑啉为配体,路易斯酸为催化剂,通过催化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制备了前列腺素D2受体拮抗剂的关键中间体。配体筛选过程发现:不同的配体对反应的收率起到关键作用,其中螺环喹啉噁唑啉配体和三氟甲磺酸锌复合物催化的反应中收率最高,且未产生开环结构的双吲哚副产物。通过对反应溶剂,底物物质的量比例,反应温度等反应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以二氯甲烷为反应溶剂,N-乙酸叔丁酯吲哚和环状苯并磺酰醛亚胺物质的量之比为1:1, 0 ℃反应时,收率最高可达97%。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使用了廉价且环境友好的催化剂,避免使用传统工艺中腐蚀性和易制爆物料。
基于四苯乙烯的新型黄酮合成、AIE性质和细胞成像
赵永梅, 谢京娇,杜志涵,罗稳
2024, 32(09): 787-792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10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005 KB) (
3
)
+
-
摘要
四苯乙烯(TPE)是一个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本文基于TPE结构,以1,3-苯二酚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含TPE片段的黄酮化合物(TPF)并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了TPF在不同溶剂和混合溶剂中的光谱学性质。结果显示:TPF在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发光强度随含水量增加明显增强,70%的水中荧光最强。结合理论计算发现TPF分子为螺旋桨构型,使其在不良溶剂中发生聚集使得分子运动受限从而导致荧光增强现象。体外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TPF对HepG2的毒性较低,在40 μM浓度下细胞生存率仍高于85%。另外,TPF能够进入HepG2细胞并用于活细胞内荧光成像。因此TPF可以作为报告基团用于荧光探针的设计。
N-酰基苯并三唑的高效合成
张文龙, 张弘立, 张红, 赵力民
2024, 32(09): 793-804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119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4382 KB) (
4
)
+
-
摘要
N-酰基苯并三唑是媲美酰氯的良好的N-、 O-、 S-、 C-酰化剂,可以用于许多有机转化。在1, 2-二氯乙烷中加入苯并三唑(BtH)和氯化亚砜(SOCl2),待苯并三唑溶解后加入羧酸,加热回流,即可方便地合成各种N-酰基苯并三唑。以月桂酸为例,考察了合成N-酰基苯并三唑的反应影响因素,得到了最优反应条件:羧酸(1.0 eq.)、 BtH(1.2 eq.)、 SOCl2(1.2 eq.)、 1, 2-二氯乙烷为溶剂,120 ℃油浴加热下回流6 h,收率94.5%。接着拓展底物,在该反应条件下合成了35种N-酰基苯并三唑化合物,羧酸包括脂肪族羧酸、脂肪族二酸、取代芳香酸和芳香族二酸等,产率基本在80%以上。同时探究了芳香取代基种类和取代位置、脂肪链长短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产物结构都经1H NMR和13C NMR确证。在该反应体系下将投料放大10倍,同样很平稳、顺利和方便地以高产率得到了所需产物。本文主要通过改变溶剂,提高反应温度的方法使反应顺利进行,尤其是对溶解度低的原料羧酸和二元酸的收率大幅度提高,并且原料苯并三唑的使用量减少了2~3倍。最后还优化了部分产物的提纯方法,使得提纯更简单方便,为长链脂肪族酰基苯并三唑的提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使得成本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快递论文
小檗碱8位质子解离特征研究
乔旭, 霍志鹏, 魏晓妍, 陈晓鹏, 王晴
2024, 32(09): 805-813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13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781 KB) (
1
)
+
-
摘要
为了研究小檗碱正离子的质子解离性质和在碱性环境的结构特征,将盐酸小檗碱溶解至氧化氘(重水)溶剂中后加入三乙胺催化进行氘代反应。通过核磁共振、液质联用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检测,鉴定反应产物的结构。并通过Gaussian等软件建立小檗碱电子结构模型并计算小檗碱的静电势分布及质子解离自由能。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在三乙胺碱性环境中与氧化氘反应得到的产物为8-氘小檗碱,通过小檗碱的量子化学模型静电势分布可以看出C8-位附近极大值最大,为+100.04 kcal/mol。计算出了小檗碱芳环上各个氢原子的质子解离能,通过比较发现小檗碱C8-位上质子解离能最低。结合实验和计算化学数据表明小檗碱C8-位上的质子具有一定酸性,在碱性环境下能被电离,C8-位易被亲核试剂攻击发生反应,此性质可为小檗碱号8位的结构修饰提供参考。
新型手性联吡啶叔胺及其衍生的N-氧化物的合成
王希瑞, 徐客兰, 胡盼, 姜维艳, 刘雄利, 邓国栋
2024, 32(09): 814-820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096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2771 KB) (
1
)
+
-
摘要
手性联吡啶配体和叔胺衍生的手性N-氧化物配体的合成是不对称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光学纯的各种取代脯氨酰胺(1)与联吡啶-6-甲醛(2)发生缩合环化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手性联吡啶叔胺3a~3h,收率75%~80%, dr值>20/1。化合物3在氧化剂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的作用下发生氮原子上的氧化反应,合成了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手性联吡啶叔胺衍生的N-氧化物4a~4h,总产率45%~51%,dr值>20/1(4e为14/1)。化合物3和4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化合物3h的绝对构型(3R, 7S)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进行了确定。手性联吡啶和手性N-氧化物作为优势配体,其骨架类化合物3和4的合成今后可以为不对称路易斯酸催化提供新配体筛选。
介孔NiO的制备及其胺化苯制苯胺
林笑寒, 田宝, 郭明慧, 刘靖婷, 夏云生
2024, 32(09): 821-827
DOI: 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11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700 KB) (
1
)
+
-
摘要
传统的苯胺合成方法步骤多,条件苛刻,污染环境。选用草酸和硝酸镍为原料,通过一步直接热分解固体混合物过程,制得高比表面积的蠕虫孔状NiO催化剂,采用XRD、 TEM、 SEM和N2吸-脱附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考察了以介孔NiO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水为胺化剂胺化苯一步合成苯胺。结果表明:热分解温度及原料配比影响介孔NiO粒子的结构;等物质的量之比的草酸和硝酸镍在400 ℃分解制得的介孔NiO催化剂(N4),在实验条件下可获得的苯胺最高收率为0.1%(5 mL原料苯制得4.7 mg苯胺),这与催化剂的高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道结构和晶化物种的分散性有关。尽管苯胺收率不高,但介孔Ni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简便且具有普适性,并在温和条件下一步合成了苯胺,为探索高效、绿色合成苯胺新方法提供参考。
聚三亚甲级碳酸酯增韧聚乳酸的研究
谢旭龙, 白威, 罗智
2024, 32(09): 828-832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16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822 KB) (
2
)
+
-
摘要
为了提高左旋聚乳酸(PLLA)的韧性,通过溶液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质量比(100/0、 95/5、 90/10、 85/15和80/20)的PLLA/PTMC二元复合材料。并以二者的无规共聚物(PLT)为增容剂,向PLLA/PTMC 90/10复合物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1%、 3%和5%的PLT,对该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内部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T的加入可以提高PLLA和PTMC的相容性,与PLLA相比,复合材料的韧性明显提高。
研究简报
三种砜吡草唑主要代谢物的合成
李志洋, 尹迪, 张宇飞, 柳红霞, 钟玉君, 彭雨晴, 周昊, 谢练武, 赵东江
2024, 32(09): 833-839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122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644 KB) (
2
)
+
-
摘要
为了满足除草剂代谢物毒理试验的需求,本研究设计并优化了砜吡草唑的3个主要代谢物M1、 M3和M4的合成路径。通过全新的合成路径,以1-甲基-3-三氟甲基-4-氯甲基-5-二氟甲氧基-1-H-吡唑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步骤,成功合成了M1和M3。以2-甲基-2-丙烯酸和溴肟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后成功合成M4。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代谢物的结构和纯度进行了确定。经过优化合成工艺,M1、 M3和M4的产率分别达到了76.9%、 82.5%和70.1%。合成的代谢物纯度可达97%以上。本研究首次从合成路线的角度出发,成功设计并制备了这3种砜吡草唑代谢物,为农药登记和农残质检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TBAB催化碳酸乙烯酯与苯酚合成苯氧乙醇
龙鑫, 孙腾, 陈学君, 李建国, 王庆印, 王公应
2024, 32(09): 840-845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4141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296 KB) (
7
)
+
-
摘要
开发一种无溶剂、催化剂用量低、原料转化率高和产品选择性好的苯氧乙醇合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催化剂,用苯酚和碳酸乙烯酯为原料合成苯氧乙醇,考察了碳酸乙烯酯和苯酚的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合成苯氧乙醇的影响,得出最优工艺条件:碳酸乙烯酯和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5、 TBAB用量为苯酚质量的1% 、反应温度为145 ℃、反应时间为4.5 h。在此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为99.77%、苯氧乙醇的选择性为99.08%,对反应液进行分离纯化,可得到高纯度苯氧乙醇。采用GC-MS对反应液定性分析,发现除产物外只产生了4种副产物,GC内标法对反应液中苯酚和产物进行定量测定。
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高军, 沈伟, 陈京奥,丁成荣, 桑志旻, 张国富, 亓虎
2024, 32(09): 846-852
DOI:10.15952/j.cnki.cjsc.1005-1511.23125
Full text
(HTML)
(1 KB) | PDF
PDF
(1471 KB) (
2
)
+
-
摘要
近些年,丙烯酸乙酯相关产业多采用气相固定床法,该方法存在能耗较高、设备投资大、生产切换不方便、丙烯酸单程转化率低和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了一种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合成工艺路线以解决上述问题。以丙烯酸和95%乙醇为原料,采用液相连续法合成丙烯酸乙酯,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I)确证。研究了反应温度、停留时间、95%乙醇用量、催化剂质量分数和萃取剂用量对于液相连续法生产丙烯酸乙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丙烯酸与95%乙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0:2.0,第一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75 ℃、第二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80 ℃、第三级反应釜反应温度为90 ℃、反应停留时间为4 h、催化剂物质的量分数为0.4%(催化剂相对于丙烯酸原料的物质的量分数)、萃取液质量:萃取剂质量比为1.0:2.0的条件下丙烯酸乙酯单程收率达到95.0%,经工业级放大后丙烯酸乙酯单程收率达到95.3%。上述研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气相固定床方法的一系列缺陷,为丙烯酸乙酯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种较为优异的生产方式。
微信公众号
新闻公告
关于《合成化学》编辑部座机暂时无法接听的通知
文章更正函(稿件编号20047)
感谢有你们!来自《合成化学》感谢信
多样性催化体系对合成化学领域的推动作用不可估量
深耕合成十三载,文献为师不懈怠
青年化学教师应重视吸引本科同学参与科研工作
一名青年化学工作者眼中的新药研发浪潮
新药研发:一项多学科协作的伟大团队工程
蒙脱土中“脱颖而出”的催化剂
十年磨一剑,新药创制初现峥嵘——蔡志强老师回顾十年新药创制路
关磊老师浅谈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构建策略
会议信息分享:有机人名反应机理解析&合成工艺
投稿早计划,避免“打堆堆”
编委喜讯:海南大学王博教授入选海南省“南海名家”育才计划
喜讯:编委刘雄利教授入选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英才计划特聘岗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中国科学院
中国知网
友情赞助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版权所有 ©2015《
合成化学
》编辑部
蜀ICP备05020035号-2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